去年11月結束印度的行程,
汶萊與馬來西亞的行程也剛剛落幕,
這二段旅程,
我分別遇上一個24歲的導遊,
他們都非常優秀!
讓我不禁開始回想,
24歲那年的我,
是不是也有意氣風發的一年呢?!
認真回想,
24歲那一年,
是在畢業之後換了的第二份工作,
前一份工作只做了半年,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工作就換得很頻繁,
好像平均每份工作都只做了半年;
反觀現在能在一個公司呆超過二年,
真是奇蹟呀!
那時候只是一間廣告製作公司的小製作助理,
月薪只有二萬元,
卻必須每週七天、每天工時超過十小時、或是24小時的stand by。
那時候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工作的成就感,
卻花那麼多的時間在工作上...
要說有什麼重大的收穫,
大概是那一年交了五個稱得上有革命情感的好朋友吧!
記得那時感情好到即便累得跟狗一樣,
還會一起相約去看子夜場的電影,
散場後再各自踏著晨曦回家。
關於24歲的我,
沒想到能想起的是竟然這麼少也這麼模糊...
二個24歲的導遊,
是讓我分別喜歡上印度和汶萊的人,
而且他們都機靈又懂得變通,
由他們口中敘述的國家都讓我不斷想要了解多一些。
以前習慣於自助旅行,
從來不覺得導遊是個重要的角色,
要認識一個國家都是靠自己讀很多資料和自己親身體驗而來;
但是做這份工作開始,
發現每一個國家遇到的導遊,
常常會是影響我會不會愛上那個國家的因素之一;
往往我們對一個國家的認識,
除了自己觀察的部份之外、大都必須透過導遊來說明,
而且那些網路或書籍資料常常都是過時的資訊,
過時得離譜的更是不在少數,
通常真正落地一個國家之後就要開始從導遊口中update腦中的資訊啦。
在那同時,
人和人相處對應之間,
我想我也有可能是讓那些導遊喜不喜歡台灣這個國家的小小因素之一吧?!
在對他們有要求的同時,
我也會讓自己變成一個可愛的台灣人,
努力做好國民外交!